针对村级储备年轻干部素质不高、能力不足的问题,墨玉县充分利用“墨玉党建夜校”“乡镇干部夜校”“农牧民夜校”三级学习平台,不断提升村级储备年轻干部能力素质,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批“主力军”。
“墨玉党建夜校”送学。利用远程教育、基层基础管理视频调度系统,按照后备干部类型(党支部书记、治保主任、妇女主任后备),突出实际、实用、实效,每周邀请纪检、宣传、政法、统战宗教、党校、扶贫、农业等部门领导、专家、教师以讲党课的形式,对村级储备年轻干部进行分批、分期培训,引导干部掌握村级业务知识,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,原则上每期培训不少于5天,全年不少于50天,做到全覆盖。对表现优秀的106名村“两委”正职后备干部,推荐地区按照“321”(3个月时间学习国语、2个月时间学习政策理论、1个月挂职锻炼)“621”(6个月时间学习国语,2个月时间学习政策理论,1个月挂职锻炼)培训模式进行强化培训,培训结束后全部进入村“两委”班子,享受村干部待遇。
“乡镇干部夜校”领学。坚持“干什么、缺什么、学什么”的原则,制定村级储备年轻干部学习计划,采取视频讲学、集中教学等方式,每周三、周五晚由乡镇(街道)领导班子成员、优秀村(社区)第一书记、“访惠聚”驻村工作队队长,围绕政策理论、基层党建、维护稳定、民族宗教、农村经济、群众工作等内容,为村级储备年轻干部开展常态化培训指导,着力提升村级储备干部素质能力。利用周五党员学习日活动,将村级储备年轻干部纳入学习范围,组织学习党的理论知识、观看警示教育片、开展发声亮剑等活动,使其讲政治、知敬畏、守规矩。
“农牧民夜校”促学。按照每个村不少于6人的标准建立专门师资库,选聘驻村工作队员、教职人员、科技人员、技术骨干、乡土人才、致富能手担任兼职教师,定期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训。建立日常考勤、请销假等制度,确保参学率。每月组织开展理论测试,详细掌握每名后备干部学习情况,累计培训村级后备干部2.5万余人次。同时,建立村级储备年轻干部“1+3”培养帮带工作机制(1名后备干部,分别由1名包村干部、1名村第一书记、1名“访惠聚”工作队成员进行培养帮带),通过设岗定责、联合办公、混合编组、示范帮带、培养指导等方式,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培养,引导后备干部积极参与各项村级事务,提升后备干部责任心和抗压能力。鼓励村级后备干部参加“晚研判派工、早分头出工”、“三会一课”等会议,提高分析、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为下一步的培养使用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[责任编辑:63365]
|